啸(xiào)长声呼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【评析】,王维(
啸(xiào):长声呼啸,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。
【评析】 王维(701—761),字摩诘,袓籍山西祁县,后举家迁往蒲州(山西永济县)。王维少年多才,开元九年(721)刚二十出头就高中进士,他精通书画,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。亦通音律,曾任太乐丞。他还是一位未出家的虔诚的佛教徒,中年丧偶不娶,晚年更是“斋中无所有,惟茶铛药臼,经案绳床而已。退朝之后,焚香独坐,以禅颂为事”(《旧唐书》),后人称之为“诗佛”。王维早年诗作,充满大唐气象,言志抒怀,昂扬动人,风格雄浑开阔。中晚年诗作,静观万物,清幽隽永,极富诗情禅意。今存诗400余首,有《王摩诘文集》行世。
《竹里馆》是《辋川集》20首之一。辋川在陕西蓝田,原为宋之问的别墅,地处终南山下,景色奇胜。王维与友人裴迪闲游其中,诗赋相酬为乐。《辋川集》中部分诗作充满了禅意,如《辛夷坞》“木末芙蓉花,山中发红萼。涧户寂无人,纷纷开且落。”而这首诗则写诗人在修竹中弹琴、长啸,虽无人知,却有明月相照。诗人与环境融为一体,“安闲自得,尘虑皆空”。
殷璠评价他的诗说:“维诗辞秀调雅,意新理惬,在泉为珠,着壁成绘,一字一句,皆出常境。”此诗中幽篁、深林、明月,独坐、弹琴、长啸也都是极其平常之语,但却以自然平淡的笔调,描绘出了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,表达出诗人物我交融、怡然自得的情怀。不论外界环境如何,诗人心中自有其圆融完整的世界。
诗中以弹琴长啸,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;以明月的光影,反衬深林的昏暗;“独坐”与“人不知”相衬,又与“明月来相照”相应。表面看来平平淡淡,信手拈来,实则匠心独运,浑化无迹。
送崔九 裴迪
归山深浅去,须尽丘壑美。
莫学武陵人,暂游桃源里。
送崔九:此诗原题《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》,是送朋友入山山居的诗。崔九:即崔兴宗,尝与王维、裴迪同居辋川。
归山:山指辋川南边的终南山。此句正常语序应该是,归山去深浅,去到山中深深浅浅的地方。
丘壑:山峰和山谷。壑(hè):坑谷,深沟。此句含有劝友人隐逸山林,莫改初衷之意。
武陵人:指陶潜《桃花源记》中的武陵渔人。
【评析】 裴迪(生卒年不详),关中(今属陕西)人。他和大诗人王维、杜甫关系密切,曾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,晚年居辋川、终南山,与王维来往更为频繁。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之作。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,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,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。
王维曾有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诗:“寒山转苍翠,秋水日潺谖。倚仗柴门外,临风听暮蝉。渡头余落日,墟里上孤烟。复值接舆醉,狂歌五柳前。”诗中用楚国狂人接舆(jiē yú)来形容他,可略窥其性格之一斑。
唐玄宗后半生很荒唐,任用奸相李林甫,宠幸杨贵妃,政治黑暗,很多士人厌倦官场,去官归隐。崔兴宗是裴迪的老朋友,大约这个时候也归终南山隐居,裴迪为之饯行,在马背上随口吟成此诗作别。
- 养花方法技巧大全 家庭养花的水肥光土四大要点总结[图]
- 雪地靴掉色要如何处理[图]
- 夫尧、舜、汤、武世主之隆也;齐桓、晋文五霸之豪英也然尧有不慈[图]
- 大泽草木茂盛的湿地“比于大泽”指拿大泽来做比喻度(zhái)[图]
- 梁惠王曰“晋国 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[图]
- 道引导羽野鸡毛旄(máo)牦牛尾两者都是古代舞蹈中的用具清明[图]
- 闾巷之人为敌国指桀、纣和秦二世等暴虐的统治达于极点老百姓起来[图]
- 杨坚娶了独孤氏后两人感情很好《隋书·后妃传》称“高祖(杨坚)[图]
- 融摄空有的禅学理论这与惠能的所言的“当下之心”关系密切概括来[图]
-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;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[图]